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

       一、电子信息

       请点击《高新技术领域----电子信息》(点击跳转)查看。


       二、生物与新医药

       请点击《高新技术领域----生物与新医药》(点击跳转)查看。


       三、航空航天

       (一)航空技术

       1. 飞行器

       总体综合设计技术:飞行器外形设计、气动布局、动力装置与飞机的一体化设计、载荷设计、飞行器进排气系统设计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空气动力技术:气动力设计、气动力试验、计算流体力学、气动噪声设计、水动力设计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结构/强度技术:结构设计、起落装置设计、强度设计和验证设计、疲劳设计和验证设计、热强度设计和验证设计等技术。


       2. 飞行器动力技术

       总体综合设计技术:总体性能与结构设计、强度计算、气动热力设计、噪声控制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部件技术:核心机设计、发动机进排气装置、燃烧室、涡轮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动力系统技术:控制系统、起动点火系统、空气系统与封严等技术。


       3. 飞行器系统技术

       飞行控制系统技术:飞控总体设计、飞行器管理系统、自动飞行控制、飞控传感器、无人机的遥控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航电与任务系统技术:航电系统总体综合、射频与光电探测、通信/识别/监视、综合导航、综合任务管理系统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机电与公共系统技术:机电系统总体综合、电力系统与多电/全电系统、辅助动力系统、液压系统、燃油系统、防/除冰系统、机轮刹车系统等技术。 

  

       4. 飞行器制造与材料技术

       制造技术:数控和柔性制造系统加工、精密/超精密和微细加工、塑性成型加工与扩散连接、精密铸造、智能/数字化装配技术;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等技术。 

       材料技术:新型材料母合金/原材料的制备、新型材料的先进生产及加工、航空材料的相关力学性分析和测试等技术。


       5. 空中管制技术

       通信、导航、监视及航空交通管理系统(CNS/ATM)管制工作站系统技术;CNS/ATM网关系统技术;飞行流量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管制系统等技术;数字化放行(PDC)系统技术;自动终端信息服务(D-ATIS)系统技术;空中交通进离港排序辅助决策系统技术;空管监视数据融合处理系统技术;飞行计划集成系统技术;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系统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6. 民航及通用航空运行保障技术

       新型民用航空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、安全管理系统、天气观测和预报系统、适航审定系统等技术;新型先进的机场安全检查系统、货物及行李自动运检系统、机场运行保障系统等技术;民用雷达技术,地面飞行训练系统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(二)航天技术

       1. 卫星总体技术

       卫星总体设计、大型试验设计和实施技术,以及结构、热控、综合电子等技术。


       2. 运载火箭技术

       运载火箭总体优化设计技术;运载火箭系统冗余、高空风双向补偿减载、飞行振动抑制、火箭起飞滚转定向、一箭多星发射、MEO卫星发射轨道设计、主动章动控制的自旋稳定、全箭振动试验动特性获取、空射火箭动基座对准等技术。


       3. 卫星平台技术

       大型、高姿态稳定度、大轨道机动能力、长寿命和高可靠性卫星平台技术;小型化/微型化卫星、多功能复合结构设计、卫星热控设计、卫星电源和新型推进、卫星综合电子、空间碎片防护、空间环境安全保障等技术。


       4.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

       通信有效载荷技术:大容量转发器、频率复用、毫米波/激光星间链路、大功率行波管放大器、大型可展开天线、星上交换处理、综合抗干扰、卫星自主生存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导航有效载荷技术:高稳定星载原子钟、星间链路、自主导航、先进的导航信号调制、导航信号自主完好性监测、时空域抗干扰、区域增强天线、高精度测距、上行注入抗干扰、高精度时间同步和传递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遥感有效载荷技术:甚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,高分辨率红外相机,集成大焦面电子学及信息处理、高光谱/超光谱成像、辐射定标与光谱定标、毫米波/亚毫米波辐射计、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、全极化微波辐射计、合成孔径雷达、测云/降雨雷达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空间科学有效载荷技术:低功耗、高分辨率探测器技术、小型化及载荷集成、大型光学系统、紫外探测仪、激光测距仪等技术。


       5. 航天测控技术

       地球轨道卫星测控技术;航天信息传输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6. 航天电子与航天材料制造技术

       空间微电子和空间计算机技术,空间传感器及机电组件技术;先进动力系统材料、轻质化结构材料、热防护材料以及特殊环境服役的新型材料等制造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7.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

       火箭发动机总体技术;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及阀门技术;固体主发动机过载下内绝热技术;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方案与验证技术;电推进及特种发动机关键技术;先进试验技术;先进推进剂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8. 卫星应用技术

       遥感全链路成像机理、应用仿真及多源遥感数据的高频次、高精度、高时效辐射定标技术;大气探测激光雷达、陆地生态系统、重力场测量等新型载荷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;星地一体化多网接入组网仿真、宽窄带通信业务一体化应用技术;基于卫星通信、导航、遥感的天地一体化综合应急反应服务技术;卫星与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融合应用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四、新材料

       请点击《高新技术领域----新材料》(点击跳转)查看。


       五、高技术服务

       请点击《高新技术领域----高技术服务》(点击跳转)查看。


       六、新能源与节能

       (一)可再生清洁能源

       1. 太阳能

       太阳能热利用技术;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;太阳能热发电技术;其他新机理、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利用技术。

       * 简单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和低水平的重复性生产除外。

       2. 风能

       大容量风电机组设计技术;海上风电技术;风电并网技术;风电场配套技术;风电蓄能技术;其他新机理、高转化效率的风能技术。

       * 不满足清洁生产要求的风电技术除外。

       3. 生物质能

       生物质发电关键技术及发电原料预处理技术;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成型及高效燃烧技术;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;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;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技术;其他新机理、高转化效率的生物质能技术。

       * 不满足清洁生产要求的生物质燃烧技术除外。

       4. 地热能、海洋能及运动能

       高效地热能发电技术;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;海洋能发电技术;其他新机理、高转化效率的地热能、海洋能及运动能技术。


       (二)核能及氢能

       1. 核能

       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关键技术,铀浓缩技术及关键设备、高性能燃料元件技术、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技术,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,核辐射安全与监测技术,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等。 

       2. 氢能

       天然气制氢技术,化工、冶金副产煤气制氢技术,低成本电解水制氢技术,生物质制氢、微生物制氢技术,金属贮氢、高压容器贮氢、化合物贮氢技术,氢加注设备和加氢站技术,超高纯度氢的制备技术,以氢为燃料的发动机与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(三)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

       1. 高性能绿色电池(组)技术

       高性能绿色电池(组)技术;其它新型高性能绿色电池技术;先进绿色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与生产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2. 新型动力电池(组)与储能电池技术

       动力电池(组)技术;新型高性能炭铅动力电池(组)技术;液流储能电池技术;电池管理系统技术;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3. 燃料电池技术

       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;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;去质子膜燃料电池技术;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技术;微型化燃料电池技术;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;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;光催化-燃料电池联用技术;燃料电池管理及工程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4. 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

       新型高比能、高功率超级电容器技术,高性价比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;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。 


       (四)高效节能技术

       1. 工业节能技术

       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;新型高效通用设备技术;新工艺节能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2. 能量回收利用技术

       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;低温余热及高温固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;废弃燃气回收利用技术;蒸汽余压、余热、余能回收利用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* 正常生产环节已回收利用技术和一般性高热值燃气发电技术除外。

       3. 蓄热式燃烧技术

       工业炉窑和电站、民用锅炉的高效蓄热式燃烧技术等。   

       4. 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

       电能质量优化新技术,电网优化运行分析、设计、管理软件及硬件新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5. 高温热泵技术

       地源、水源、空气源、太阳能复合式等高温热泵技术;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等技术。

       6. 建筑节能技术

       绿色建筑设计技术,建筑节能技术,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,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,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的制造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7. 能源系统管理、优化与控制技术

       工业、建筑领域的能源管理中心、能量系统优化设计、能源审计、优化控制、优化运行管理软件技术等。

       8. 节能监测技术

       自动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、功能全、测量范围广、适应性强的能源测量、记录和节能检测新技术;工业、建筑领域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检测与节能效果确认(M&V)软件技术等。


       七、资源与环境

       请点击《高技术领域----资源与环境》(点击跳转)查看。


       八、先进制造与自动化

       请点击《高新技术领域----先进制造与自动化》(点击跳转)查看。